5月23日,埠东治安派出所民警接到反诈中心指令,家住劲松七路一小区的王女士正在给涉诈账户转账,疑似遭遇诈骗。民警立刻致电王女士,让她不要再转账,赶紧到派出所配合调查。
“你为什么要给涉诈的账户转账?”面对民警的询问,王女士向民警讲述了事实的经过:她是一名生意人,近期因为有困难,加入过办理贷款的微信群。前不久,有人通过微信群添加她为好友,声称自己是一家金融机构的客服,可以为她办理贷款,还出示了工作证、身份证。
正缺资金的王女士心动了,咨询如何办理。对方让王女士发去了身份证信息,很快回复称,王女士可以申请50万元的贷款,让王女士提供了一个几乎没有余额的银行账户。
王女士欣喜不已时,“客服”告诉她,她提供的账户里余额不足,而且流水不足,无法通过申请。如果王女士想继续办理,还要提供账户的密码、关联手机号、验证码、网银等相关信息,“客服”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帮王女士“刷流水”,方便她贷款。为了尽快获得贷款,王女士又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了对方。三天后,王女士不但没有获得贷款,还接到了民警的电话。
民警调取了王女士提供账户的转账记录,发现三天内每天都有多笔资金入账,随后又很快转移到其他账户——这些账户,都有涉诈嫌疑。民警经过调查后确认,对方让王女士提供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登信息,根本不是要帮她“刷流水”申请贷款,而是在无偿使用她的账户转移涉案资金。除此之外,对方出示的工作证、身份证,都是用制图软件假冒的。
“我们起初以为她是受害人,后来发现,她也是违法行为人。”办案民警称,因为非法出借银行账户,王女士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。
“近期,我们破获了多起类似案件,涉案人员都是年轻人。”埠东治安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。今年4月,小张在兼职时听同事介绍称,有人可以理贷款。小张联系对方后,对方先是答应帮他申请,随后又说他的资质不够,需要他的账户“刷流水”,才能让金融机构放款。为了获得贷款,小张根据对方的安排,收取资金后又将钱分多批转给不同的账户。小张没想到,警方很快找上了门:经查实,小张收到并转出去的资金,都是电信诈骗案件的赃款。
类似的一幕,还发生在小赵身上。小赵的银行信用卡有5.8万元欠款到期,准备用贷款归还信用卡欠款。小赵看到朋友圈里有好友发布做贷款业务,就通过微信联系对方,约见面谈。双方见面后,对方通过手机银行App查看了小赵的银行流水,说他的银行流水不够,征信也不好,要他“刷流水”。小赵同意后,多次在银行柜台上为对方提取现金数万元。经查实,这些资金都是电信诈骗案件的赃款。
经过民警的批评教育,小张和小赵主动投案,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,并答应配合公安机关工作。目前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“在这些案件中,出借银行卡账户的违法行为人,实际上就是被骗子利用的‘工具人’。”办案民警告诉记者,这些假扮成“客服”的不法分子,表面是为申请人办理贷款“刷流水”,实际用他们的银行卡为诈骗团伙跑分、洗钱,这是涉及银行卡违法犯罪的新手段。
“这些不法分子,有的隐藏在微信群、QQ群里,专门添加群友询问办理贷款的需求;有的直接打电话联系受害人,询问是否有办理贷款的需求。”民警称,不法分子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,以受害人信誉度有问题为由,提出帮受害人“刷流水”,降低受害人警惕,从而诱骗受害人接收涉案资金,转账或提现交给他们。
声明:“青岛晚报官微”微信公号刊载此文,旨在传递更多信息。若有图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行为,请直接留言指正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